發布時間:2022-09-30 閱讀:1653次 作者:sinocalci
8月27日,2022清華大學碳中和經濟論壇在北京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賀克斌在主旨演講中表示,現階段中國肩負環境污染治理、生態文明建設等多重任務,這些任務與“雙碳”戰略高度契合,后者對前者有非常強的帶動作用,并可產生“1+1>2”的協同效應。
賀克斌院士以過去一段時間社會大眾關心的PM2.5治理為例闡述了減污與降碳的協同效益。他指出,PM2.5治理經歷了傳統控制、前體物總量控制、濃度的質量控制三個階段,大氣中PM2.5濃度相應呈現了濃度上升減緩,濃度高位穩定和濃度明顯降低三階段治理效果。到了2020年,全國的PM2.5濃度已經下降到平均33微克/立方米的水平,但是相對于世衛組織的要求,還有6-7倍的差距,未來怎么樣進一步改善,必須要靠跟“雙碳”行動的結合,減污、降碳協同治理。
如何才能實現碳中和目標下的減排任務,對此,賀克斌院士認為,中國大概要從五個方面實現約100億噸的減碳任務:一是資源增效減碳;二是能源結構降碳;三是地質空間存碳;四是生態系統固碳;五是在政策引導下市場機制的融碳。總之,通過五碳并舉,推進100億噸減碳任務的完成。
“雙碳”目標不僅會帶動生態環境治理邁上新臺階,還會對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競爭等產生深刻的影響。賀克斌院士強調,“雙碳”時代,全球經濟發展模式正從能源資源依賴型走向能源技術依賴型,并開啟了新一輪產業競爭。“雙碳”目標對中國未來40年的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但“雙碳”目標的實現,仍需克服許多挑戰。
核心關鍵-技術的創新
從歐洲專利局和國際能源署共同發布的《全球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的趨勢報告》可以看到,低碳能源技術的專利量,歐盟、美國、日本排在前列,中國在風、光發電的綜合成本上,具備一定優勢,但是,在國際專利的申請和保護上還需要奮進直追。這是未來碳中和的科技創新上,需要努力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其次-新能源產業的供應鏈
未來的風、光電大規模使用,對于一些關鍵材料,特別是稀有金屬和稀土元素的需求是會大規模增加。這樣的話,關鍵材料會產生供應量的不足的問題。將會倒逼中國和世界各國在循環利用,或者是替代新材料的這些創新層面,想辦法去解決。否則,未來可能會被卡在某一個地方,影響大規模穩定使用這個目標的實現。
再次-是氣候和環境協同治理方面的問題
雙碳是非常復雜的治理體系,從微觀角度看,需要實現數據支撐下的標準體系、市場機制、政策體系、法規建設等等,從微觀、中觀、宏觀上,有大量的問題需要通過系統化的定量的分析工具和數據庫的支撐來完成。這樣才能真正落實把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長期,定量化系統化地做到最佳的平衡。
賀克斌院士認為,影響中國過去40年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是改革開放,影響中國未來發展40年的關鍵因素,很可能是“雙碳”行動。但這迫切需要技術的完善、研發和創新。“需要幾茬的人才,而這些人才是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社會科學復合型的”。他強調,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儲備,也是未來“雙碳”目標實現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內容轉自:網易財經智庫
地址: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燕湖路185號
電話:025-58071620轉8802(分機)
電話:137 7066 0602
傳真:025-58071640
郵箱:http://mail.sinocalci.com/
產品中心
環形套筒窯
(煅燒領域)
粉體煅燒裝置
(懸浮煅燒——煅燒領域)
雙膛窯
(煅燒領域)
回轉窯
(煅燒領域)
高溫豎窯
(煅燒領域)
催化燃燒設備CO
(工業焚燒領域)
直燃式熱氧化爐TO
(工業焚燒領域)
廢液焚燒爐
(工業焚燒領域)
固廢回轉窯焚燒爐
(工業焚燒領域)
廢鹽焚燒裝置
(工業焚燒領域)
托管運營
遠程工業智能運維平臺